澳门·威斯人(中国)官方网站
祝贺“中心”陈文胜、赵洋、林彦虎、翟坤周等青年学者近期发表系列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 2019-08-08   浏览次数: 238

据悉,“中心”陈文胜、赵洋、林彦虎、翟坤周等青年学者近期发表系列学术成果。

陈文胜在《东南亚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04期发表题为《社交媒体与马来西亚政治民主化》的学术文章,文章认为: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充满活力的网络社会为马来西亚政治民主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交媒体有助于改变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的格局,为政治反对派引入新的战术和博弈工具,给长期执政的国民阵线造成严峻的挑战。它破坏了国阵的组织和信息优势,使其威权主义政治难以为继,极大地促进了马来西亚的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新闻自由和民主选举。社交媒体无疑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生态,但社交媒体只是民主化的催化剂,由于各种局限和不足,其本身并不足以动摇马来西亚根深蒂固的威权体制,真正实现政治的自由化。

赵洋与西南大学澳门威斯人游戏网站官网龙晓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03期发表题为《论马克思对所有制概念的历史考察》的学术文章,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创新,往往落实在概念的凝练与建构上。与马克思创新的其他概念相同,“所有制”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马克思从关注“物质利益”的难题出发,到在资本与劳动矛盾关系中解剖私有财产;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所有制的现实形式——私有制,到抽象出所有制概念,将其定义为“生产资料的归属”。回顾所有制概念的创新历程,一方面,有利于厘清学术界对所有制概念的个别误读,另一方面有利于总结经验,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其“理论自信”。

林彦虎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04期发表题为《需要的本质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的学术文章,文章强调:人的需要不等于人的需要的意识,人的需要是客观的,在生产的生成过程中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但在现实层面,以奴化、物化以及层次的失序形式表现的需要的异化阻碍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需要状况已全面升级,建立在以往短缺经济基础上的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应立足于已初步解决短缺经济问题、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围绕人的需要本质,在切实推进资本价值观向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转型中扬弃需要的异化。

翟坤周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9年第06期发表题为《“三农”发展的时代意蕴与乡村振兴的集成路径》的学术文章,文章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新时代“三农”协同发展的总抓手。从“时代之问”、“时代之蕴”和“时代之路”的总体视野给予“三农”发展“时代”观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维度。但随着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日益呈现出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各类权力或权利主体的社会行为不断经由“空间”塑造出来,“三农”问题就不仅体现为由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发展问题”,而是更深层体现为由工业化、城镇化引致的“空间问题”。从“发展”到“空间”的转向,为“三农”协同发展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全新视域。当前,既有研究不仅缺乏对“三农”发展“时代意蕴”的揭示,也忽视了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空间”建构。因此,在解构“三农”发展蕴含的“目标使命-战略转向-关系重构-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策略调适”等“时代蕴涵”的基础上,建构基于城乡空间结构共生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制度”协同的乡村振兴集成路径,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理路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