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新华社记者高敬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15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这是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夜晚天空星轨图。”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发布会上“晒”出一张北京夜景图,“这张图是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
2013年北京PM2.5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2021年降低到33微克/立方米,下降了近三分之二。
黄润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空气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34.8%,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提高了6.3个百分点。我国成为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这十年,地表水Ⅰ至Ⅲ类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上升至84.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基础性变化。我国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海洋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十年来,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升约17.6个百分点,达到81.3%。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断显现。
“尽管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很大,但还是中低水平上的提升。”黄润秋说,“十四五”期间要用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
优美的自然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截至202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
黄润秋说,这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制定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生态保护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
生态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0多个问题得到整改。
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巩固。我国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的拯救工程,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
此外,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
黄润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的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NDC),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全面绿色转型的轨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我国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十年来,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8.5%下降到2021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达到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2.1倍。
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
我国持续提高碳汇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十年来,我国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农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我国还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并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来源:新华网
2022.9.15